悔者遲——浮生扎记

人生的每個階段、每個經歷之後,都有新的觀點、新的看法。

论教育和受教育——从张桂梅老师说起

辩论  ·  

在前几年的时候,我已经从网络上得悉张桂梅老师的事迹。依稀记得,起初看到的时候,仅仅是略有所思而已,并没真正去思考教育事业的伟大,以及受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。在后来的几年,每逢高考季,都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张桂梅老师的身影。其实对于宣传手法,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,但抛开一些表面的因素,其内在到底想表达什么呢?到最后,我想这是想宣传两个点:一是教育工作者之伟大;二是受教育对于个人命运的改变。张老师身处滇西地区的一个普通高中,从事迹中得知许许多多的女生,通过受教育而走出了大山,改变了人生。无论是出名的张老师,还是那些未展现在屏幕前的老师,又或者是千千万万在西部奉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们,在我的眼里看来,都是不能质疑的伟大。张老师是一座丰碑,屹立在西部甚至是全国教育征程中。

说回来自身,自己切身体会的倒是不多,但从身边的例子来说却能窥探些许,即受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。刚好,我想举例的两个人,正好他们也投身于教育事业中。同样的,他们都是来自于经济落后的地区,通过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第一位,就是我的高中书法老师。他来自甘肃,那是一个怎么样的省份,那时候也没有具体的印象。而后来,从网络中得知,那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,贫瘠的土地也无法种植什么作物,多数人也是放牧为生。我记得他说过,高中时是复读过的,家里卖掉了一些牛羊以供他上学。不知道他是不是复读了两年,终于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。在毕业之际,得当时的高中母校校长赏识,过来这边开始了书法教育工作。与其说他来到了这边改变了命运,不如说在他考上了大学那刻起,人生的轨迹便是天渊之别了。在现在,他创业的公司也是本地教育机构的翘楚,自己也在知名学校担任课系代表,真的是令人感叹。

第二位,就是兄长。我们的老家,是广东西部的一个落后山区。当然,虽然说是山区,但经济上还是有个别的地方比较富裕的,如靠石化工业支撑的市区、靠渔网制造发展的小镇、还有水果生产丰盛的县市。即使是如此,那里依然是全省流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,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,都从那里走出来而扎根珠三角。在那一年,兄长考上了广州的学校,毕业之后不久也进入了教育系统。那时候的我还是小学六年级左右,不知道他这工作的含金量。虽然说那时候教育工作者的工资不高,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长久的晋升机制,已经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。假如说,他当初没有考上,而是选择其他的路,或许现在是个个体户,又或者是普普通通的员工,简直是云泥之别。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已经媲美于公务员,特基于这份保障,他也住上了大房子,家庭美满幸福。

说回那些在西部山区的孩子们,若是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条件,也许路子就像90年代开始,那些到东莞、深圳打工的人一样。他们趁着年轻能干,积攒了些钱,也可能在那边成家。慢慢地积累,慢慢地奋斗,靠自己的体力劳动,在老家盖起了房子...但人也是会变老的,那些从小出来跟师傅干建筑的年轻人,自然也像前辈那样落下一身疾病。而同样是相对贫困地区的孩子,通过高考走出来的,起码他们有“一技之长”。这里的一技之长,当然也包括那些技工类型的学习,但更多指向的是学历文凭一类。在当前经济环境之下,他们也更多一些选择,哪怕是去送外卖跑滴滴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在发展前景的上限是高的,在方向选择上也是多的。

再说说一个朋友,严格来说是以前的朋友了。她是河南人,父母在改革开放后来到这边。她的母亲只是一个打工人,但她却非常争气,考上了本省前列的大学。在普通的家庭条件之下,家长还给她学习钢琴,以致在大学时顺便攻读了艺术学的副学士学位。在毕业之后,也在本地的一家国企工作,这也算是通过受教育改变了命运。而我其他的老同学老朋友等等,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享有较好生活的,似乎也仅仅一两个,其他要么在商海里摇摆,要么也远赴非洲拼搏。有几位认识十来二十年的老友,就A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,虽然在后来的职场中经过些探索的时间,但最后也凭借基础而取得了更长久的发展。B和C同样是某个时期开始的老友,B则在机械加工行业吃苦耐劳到现在,攒出了一套房子,以及足够买BBA级小车的钱。C略差一些,兜兜转转又到我前公司去工作了。

回想起曾经的我,真的是辜负了很多人期望,无论是考学时期还是第二份工作时期。在初中的时候,初二的地理、生物联考,我考出了两个A。生物是99,地理是100。我记得那时候想要考普通高中,这两科必须满足条件的。顺利地考上了华侨中学的我,思想开始放松,不珍惜这好好学习的机会。在高考时,只去了一天,第二天的英语和文综也放弃了。人生就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,在那时候就在新闻上看过放弃高考的人。没有想到,后来的人生历程给我结结实实上了一课。如果真的谈如果,我高中好好学习,高考不放弃,最差劲也能够上一个大专。以当时的家庭条件来说,读诸如华立这样的高价大专也是可以的。我真的是以自己的选择,去避免更多的人生正确选项。甚至来说,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,但更是错误。

其实,受教育在狭义上,仅仅是指接受学历或技能的教育。在广义上来说,人生处处都是受教育的,无论是职场还是社会。我也有幸进入到部队这所大熔炉中去,这是一个无论是思想还是身体,都都能接受到教育和锻炼的机会。可我这个人啊,依然是“有而不学”,学了也学不彻底,总是吊儿郎当的。甚至在人生往后的旅途之中,还有许许多多的场景、前辈都教育过我,但却没有好好学进去。当风暴真正席卷而来时,空剩躯壳一般的身体,又怎能承受得住呢?当真正觉悟、懊悔、痛苦的时候,却发现那些日子已经远去,只有那充满后悔的记忆飘荡在脑海里,每次回忆都像鞭挞一样的痛苦。

我再度搜索了当年那则新闻,没有想到依然有媒体给他报道,标题为《2008年故意考0分男子经历进厂、种地、离婚,今年重返考场称想考公费师范生》。从新闻中读完的时候,我内心的滋味无法用任何文字来形容。即使他当年放弃了,后来也经历了曲折的打工、失败的婚姻,但还是再度考上了大专以及专升本。道路虽然曲折,但最后还是成功了。完整的故事总是在最后才给人启示,而人生似乎也不能早早地下定义。只是我自身的经历,其实和他也并没有什么不同。但他起码失败过也成功过,但他是运动的。而我,却一直在停留,一直在旋转,不知道往哪里去,怎么去。每年高考时期的时候,那种懊悔依然是强烈,只是自己再也不能再拥有一次青春。

报道里,引起我深思的是徐孟南说的一段话:“我想如果当年我好好高考,考上一个好大学,走教育研究之路,做出些东西,可能会获得更多认可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自己虽然搞出了个理论,但不被承认,不被认可。所以想跟那些同样有远大理想的同学说,不要剑走偏锋,老老实实按正常道路走。”我想,接下来我的人生,也应当老老实实地前进,不能剑走偏锋。从初中开始,我就有很多想法,以后想从事的职业也有很多。只是在无数个选择面前,自己都没有好好把握好来,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说,忽视或放弃很多机会。可接下来,又要走向哪里,怎么去走,是横亘在我眼前的一座大山。但这么多年的人和事也教育了我,有些事情我不适合,也做不了。

时值2025年6月10日了,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12年。12年,足够让一个士兵从部队于二级上士转业,也足够让一个学生从高中到博士。而我却在这12年来,工作时间是2+8年,而有2年的时间是无所事事的。虽然说,在此期间我进修获得了大专文凭,还有圆了高中时的梦——获得书法学本科和艺术学学士学位,但这仅仅是圆梦罢了。在现实之中,这并没有什么用,自己也认清了这一事实。唯一的用处只是给自己对于青春的一个7年后的回复。在我心存斗志的时候,周围的一切都支持着我;而当我沉沦时,周围的花草都在嘲笑我。30岁分割了很多很多,使我必须重新出发。但未来在哪里,是我目前迫切解决的一个现实障碍。

在2年之后,我的侄子也要进入高考的竞技场。我跟他说过,在高中阶段,就应该立志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。不知道他是否能够听得进去,好好学习以让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。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够明白,考上了大学,人生的选择至少比没有上大学的人更多一些。我希望他能够懂得这些,可人生还是要他自己来领会。我希望他能够考上好大学,学个好专业,在毕业之后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如果我穿过了这段黑暗的时光,以后有了家庭和孩子,我也不知道灌输他们以什么样的理念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就是珍惜好受教育的机会,按照正常的道路前进,成就自己也服务于社会的人。至少,也要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度过人生的时光。当然,我也希望他们,有一人能够考上广州美术学院,顺便帮我圆了青春时的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