悔者遲

人生的每個階段、每個經歷之後,都有新的觀點、新的看法。

听的是自己

散文  ·  

  总有那么一首歌,唤醒一段回忆;总有那么一段旋律,铭记那刻瞬间;也有那么一个音符,浮荡曾经的心跳。不知道多久没有安安静静地聆听音乐,无论是流行乐还是纯音乐,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。安静地坐在书桌前,打开那对书架音箱,点击播放喜爱的歌手,闭上眼睛感受那一刻的陶醉,何尝不是一件美事。

  我想那些作词的老师,在生活中必然亲身耳闻目睹了很多故事,才能写出那样令人感同身受的歌词。从上个世纪的台湾李宗盛,到千禧年后的林夕,我都非常喜爱他们的作品。虽然我最喜爱的两位作词老师是他们两位,但这些年来更是偏爱一些专辑里的一两首。

  从庾澄庆专辑《到死都要18岁》的《情非得已》、张学友专辑《情无四归》的《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》,再到萧亚轩专辑《萧亚轩》的《最熟悉的陌生人》。也许大家很久没有试过,把CD放进碟机缓缓地播放,一张专辑从头听到尾了。我的好朋友说过,这样子听歌,才能听出歌手想要表达的情感。

  总有几首歌曲,包括其它一些歌曲,每次听着的时候,都被唤醒回忆里的一些电影片段。或者是那惊鸿一瞥、刹那注视,也可能是那没办法斩断的思念,每一夜纠缠于爱而不得。每一段旋律,每一句歌词,唱的好像就是自己的过去,自己的心情。当往事已经随风飘去的时候,听着这些歌曲回首那些日子,也是一桩美事。

  就像人的三观在我这个年纪已经定型一样,我喜爱的歌手这些年已经没有新增了。张信哲、张学友和周杰伦等等,每一天打开播放器播放的早已经耳熟能详。对于歌手来说,他唱的一首歌,也许就是我们的一段回忆;对于作词家来说,他写的一个故事,或许就是我们的人生写照。网上流传的“ 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闻已是曲中人”,我们听的,就是我们自己,和自己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