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谈行为、心理和神经
辩论  ·  
首先必须声明是,此文乃基于目前本人浅薄的知识和一些想象所作,不代表科学实际。
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,如之前的文章所述,为何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,一些行为的背后折射了什么心理,而心理是否又导致一些行为的发生。曾经我读过《行为心理学》(美国华生)、《动机心理学》(美国伯克利)以及《认知心理学》(美国罗宾逊),已经是几年前所读的了。期间也拜读过“社会心理学译丛”等书籍,在心理学上可以说是在理论上入门了一些。但由于时间的冲刷,且没有温故知新,所以知识也忘得七七八八了。似乎此文也更多地从一种闲谈的角度作为出发,用一些“自以为”的观点来表达观点罢了。
不知道在多久以前,大约就是读初中的时候,学习了生物的我对人的大脑有了基本的概念。那时候初二会考,我生物是100分的,班主任和同学们都感觉我很厉害。在那时,我就开始认为,人的学习就是一种神经元建立的过程。以认知心理学里的观点来说,人的知识是以结构的形式来构筑的,从生活的驾驶技巧到工作的生产技术,都能够归类到不同的方式之中。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,那些习得性的知识和行为如同从无到有的河流,在地表上不断地流淌,直至大海。在这个过程之中,就是大脑神经的学习过程。不同的神经元各有分工,大脑的不同区域也分不同的区域,而通过输入(学习)和输出(行为),指导我们的身体完成特定的行为,这就是简单的一套基本流程。
如果把身体比作是一台计算机,那么大脑就是我们的CPU。但区别于冯诺伊曼、图灵或哈佛模型的计算机,我们人体是储存、处理和输出都是在大脑进行的,即一切的数据处理都在大脑进行。而学习的过程,就像编程一样,通过不断地输入来掌握技能,如驾驶车辆一样。在驾校从0到1,再到熟练,这一切都充满了无数的输入,同时也在输出。在《刻意练习》一书中,作者提到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,他们的海马体(像计算机的硬盘)相比于常人更加发达强大,虽然仅仅关于伦敦街道方面。但也从这里可以看出,人需要通过大量的外界刺激,才能储存大量的数据。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练习(输出),让相关的神经元(CPU)获得足够的锻炼,从而在某些技能方面越来越熟悉。在这个过程之中,我们就是在编写一套大脑的程序,通过不断的输出、输出、调试,达到满足生活的目的的。
也就是说,心理和行为的一切过程,都是大脑神经元的外在表现。这里就涉及到《行为心理学》和《动机心理学》的知识点了,但由于我忘记了其中的知识,所以也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答。之前的文章就有提到过斯金纳的理论,人的行为如果获得奖赏,就会正强化;若是惩罚,则会负强化。以前有一个老大哥,很喜欢赌博,哪怕是输多赢少,但仍然坚持下来。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,他的大脑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满足,释放足够的多巴胺。而在赌博的过程之中,输多的情况对于他来说虽然是惩罚,但更比不上赢时的快感。或许从神经系统角度来说,赌博行为让他的大脑产生了多巴胺。在结果出来之后,赢则产生正反馈,产生更多的多巴胺。若输,由于赌徒的心理、神经元的反应以及负强化的力度不够,引至他会继续进行同样的行为。
如同我们开车的时候,我们使用的系统是直觉性的,甚至可以说是潜意识层次的。这和启发式的两种——代表性启发式和易得性启发式所相似。我们总不会说在面对前方有什么情况的时候,还进行一系列的理性分析,才让自己进行某些操作,特别是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时。在很多时候,我们都以“习惯”来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工作,除了学习的过程。当然在“习惯”中,我们也会进行调整自己的行为,如驾驶汽车在马路上,会遇到不同的情况,进而在大脑里储存这些情况,以便在日后进行调整。这就契合了“OODA循环”(军事理论)或“TOTE模型”(神经机械学),我们在行为中不断地调整自己,以达到目的。
OODA是指观察(Observe)、判断(Orient)、决策(Decide)和行动(Act)的循环过程。
T.O.T.E.的全名是(Test-Operation-Test-Exit)即“测试—操作--测试—跳出”。
所以,我们一切的行为,都是基于神经元的活动来进行的。如一个人喜欢吃香蕉,他的大脑里就储存了这样的信息——吃香蕉等于奖赏。这是一种动力,大脑的神经元驱使他的行为。后面若是得到了香蕉,就是奖赏。若一直来都没有惩罚,这样的行为则会继续,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。如果开始出现了惩罚,如香蕉的品质下降,这样的习惯则会开始打破。巴甫洛夫的狗就是很好的例子,我们基本上很多行为都是正或负强化的行为。如一个人明明做着不喜欢的工作,但对于他来说,工作所获得的报酬(奖赏)是大于他在工作中的苦恼(惩罚)。当然,同样储存在大脑神经里面的信息——威胁,也让他避免更换其他存在风险的工作。他的神经系统是由曾经一切的学习行为所构成,这样的固定输出模式使他无法摆脱而选择其他工作。而有的人,必然是神经系统里弱化了威胁的存在。这就好比上面的香蕉,哪怕是或许会出现坏的,但如果坏香蕉的比例低于期望值,依然会继续。这里已经谈到决策心理学的范畴了。
所有的心理学研究,都是基于人的行为的,而人的行为又是由大脑的神经元所驱动。如果未来的科技发展,能够把人脑的生物信息转换成可视化可编辑化的信息时,到时或许就能够真正探索到人的心理本质、灵魂起源了。而对于目前的心理学理论来说,我读得不算很多,但最后可以知道——一切的运动都是有趋势的。为何不说有规律呢?因为任何的科学实验都不可能是百分百的,包括我们的生活,随机因素太多了。谁知道惊喜和意外哪个先来,也不知道买的彩票会不会突然就中了。或许人生的改变,就是大脑神经元中关于买彩票的那条,突然放电而去购买,最后中奖。
也如上文所说的,人的大脑神经成长,就是一条河不断地发育。既定的神经回路已经产生,若是改变的话,需要奖赏或惩罚的。从我的观点来说,人的心理、行为和神经元都能改变,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刺激而已。无论是戒烟还是某些不良习惯,皆是如此。如戒烟方面,如果所有的身边人每次看到我抽烟时,都会把我的烟扔掉,在足够的次数之后,我或许会戒掉香烟。为何说或许呢,也许我会在夜深人静、四处无人的时候抽上一根,但至少在他人在的时候我是不会抽了。另外说到自律方面,为何有些人总是喜欢早睡早起、运动健身,因为他们习惯了这样的行为,且这样的行为会给予大脑足够的奖赏。若是想让他们改变,则在晚睡晚起和暴饮暴食之间给予他们更强大的奖赏就足够了。所以我也认为,言语或文字上的刺激,如鸡汤作品那样,很难令人有所改变。真正想让人改变,就是奖赏或惩罚,即正强化和负强化。
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,也理解了很多事情,自然没那么多为什么了。其实我这些的思考,也是既定的神经元活动所产生的,代表的也是目前的我。如果以后想在这方面有更高的见解,就需要继续的学习,把我大脑的那条河流得更广更长。我想起了一个老拍档,他说我读那么多书没用的。我当时没有反驳他,当时想解释的是:如果没有办法在生活中获得经验的话,书籍里那些他人的经验之谈不是唯二的方式了吗。我不否定他的观点,他获取经验的方式是从生活中,也是极好的。无论如何,学习都是好事,不能让傲慢和偏见像一座大山,阻碍了心灵的豁达和精神的广袤。
(2025.01.07.0151时作于家中,全文2900+字,用时100分钟)
(参考文献无)